> 资讯
朱虹:让古代科技智慧点亮当代创新精神

时间:2025-09-02 13:53:05 来源:互联网

今天,我们在江西新余分宜——宋应星写作与出版《天工开物》的地方,举办《科学巨星:宋应星画传》与《天工开物》彩绘影印解释版、白话文版的新书发布会。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,也是对古代科学家精神的当代传承。作为本书的创作者之一,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这部作品的成书历程。

首先,感谢天津出版集团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专业团队。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标准完成编审、设计与装帧,使书籍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精品水准。

宋应星是晚明时期江西奉新人,享年80岁,距今已有439年。他28岁中举,之后六次考进士未中,遂转向实学。50岁任分宜县教谕期间,他深入调研、查阅文献,历时四年编撰完成中国古代科技巨著《天工开物》。这四年成为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。该书被誉为中国工艺百科全书。“天工开物”是什么意思呢?“天”是指自然,“工”是指人工,自然与人工的结合,能创造万事万物。全书共18章,从《乃粒》《乃服》到《丹青》《珠玉》,配有123幅插图,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。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及《天工开物》,将其精神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联系;2021年,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嫦娥五号在月球的着陆点附近一处地貌命名为“宋应星”,使这位科学家的名字永载宇宙。在海外,宋应星与《天工开物》被达尔文誉为“权威著作”,伏尔泰视其为“东方理性的代表”,李约瑟则称他为“中国的狄德罗”。

我们为何要做这两本书?

第一,还原历史真实。坚持艺术性、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,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宋应星及其著作。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编写了国内首部《科学巨星:宋应星画传》,并对《天工开物》进行彩绘影印、详实注释和白话转译,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权威且通俗的版本。

第二,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。《天工开物》在国内初版印数有限,几近绝版,且未被《四库全书》收录,但在欧洲、日本和韩国多次再版,并成立专门研究会,将其许多技术付诸实践。例如,书中以树皮、竹草纤维替代破布造纸的方法,曾缓解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。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一直落后于西方,有力驳斥了所谓“中国千年科技落后论”,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与科技自信。

第三,书中的许多理念至今仍具重要意义。例如,宋应星明确表示该书“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”,这为当今年轻人拓宽发展路径提供了启发。书中“贵五谷而贱金玉”的价值观念和“经世致用”的宗旨,与我们今天倡导的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高度契合。

第四,传承“天工精神”,为新时代创新发展注入历史智慧。宋应星忧国忧民,致力于以科技惠及百姓,这一思想影响了许多后世科学家。袁隆平曾表示,他关于杂交水稻研究的理想,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宋应星有关物种变异思想的启发。书中诸多理念与方法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值得进一步挖掘与借鉴。

当前,我们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。《天工开物》中所倡导的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、“匠心致远”的精神、“脚踏实地”的态度,依然是推动我们前进的重要力量。这两本书的出版,不仅是对宋应星的纪念,更是为了提醒我们:中国古代科技曾领先世界,我们应继承这份“创新基因”,在科技自立自强与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
《科学巨星:宋应星画传》与最新版《天工开物》,既是写给历史的书,更是写给未来的书。愿这两本书成为一个起点,让古代科技智慧与当代创新精神交相辉映,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与文化新篇!

(此文系作者在江西新余《科学巨星:宋应星画传》《天工开物》彩绘影印解释版发布会上的讲话)

标签:
  • 我要关灯
    我要开灯
  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