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资讯
​弘正储能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:电改深水区下的储能企业突围利器

时间:2025-09-02 13:29:22 来源:互联网

当前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全面驶入“市场化深水区”。

随着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,电力现货交易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,参与主体日益多元。目前,国家电网经营区内已有22家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,其中山西、广东、山东、甘肃、蒙西、湖北、浙江7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还有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已经建成运行。

然而,处于电力改革初期阶段,市场主体注定面临诸多新挑战:“多元参与者带来复杂决策场景,海量市场数据难以高效利用,电价波动频繁加剧经营风险……”传统管理方式响应慢、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弱、系统操作复杂,已难以适应新市场环境下的运营需求。推进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融合,搭建智能化的能源运营体系,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。

在今年6月举办的SNEC储能展上,弘正储能给出了一套“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”的解题答案,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。该系统以“数据+智能”为双核,聚焦数据分析、交易策略优化与设备稳定运行三大核心环节,通过“决策-执行-保障”闭环架构,为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提供了一套覆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。

如何打破信息孤岛,用数据分析感知全维度市场?

交易系统的核心能力,首先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“全维度感知”上,依托于弘正储能云边端三层融合架构的技术支撑,系统能够通过实时数据接口与储能设备控制系统深度联动,在策略执行阶段动态校准充放电指令,实现“策略意图”到“设备动作”的精准传导。此外,该架构还能够兼容光伏、储能、风机等多类型能源设备并实现统一管控,通过与电网调度、虚拟电厂等平台的信息互联互通,实现多元系统价值高效聚合。

在数据分析的具体实践中,弘正储能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打破了传统信息孤岛,通过整合场站私有数据、市场公有数据与气象动态数据,联动负荷预测与电价预测功能,构建起“多源感知-深度分析”的立体监测网络,以应用优化调度算法辅助生产交易策略。

在私有数据层面,系统集成场站基本信息、设备运行参数及历史交易结算数据,直观呈现电站基础运营状态与交易明细,为策略制定提供底层支撑;公有数据模块则聚焦市场动态,通过竞价空间分析(日前/实时出清价格、市场负荷可视化)、相似日分析(基于运行日参数匹配典型历史日辅助电价预测)、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等工具,深度挖掘供需关系与价格波动规律,最终以“气象-发电-价格”三位一体的算法策略体系,为策略制定提供前置指引。

如何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,构建“数字免疫力”?

作为系统最核心的模块,交易辅助决策聚焦“策略生成-跟踪-优化”全链路,覆盖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等多场景。基于价格预测、市场分析及交易规则,系统自动生成日前申报策略,并动态跟踪政策与规则变化持续迭代模型,确保策略适配市场最新环境;同时通过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算法,综合考量供需关系、价格趋势等关键因素,智能输出现货竞价的最优策略,支持多市场协同优化,助力发电侧增收、用电侧降本。

系统实时追踪分时段交易方向、成交量与价格等关键指标,深度剖析主体分时交易特征与变化规律,快速识别市场机会;结合优化调度算法实现策略动态优化与自动执行,显著提升交易的时效性与精准度。

此外,弘正储能在策略复盘中通过“预复盘-核对-总结”的设计实现策略优化闭环:预复盘通过对比推荐策略与实际出清结果,量化收益来源并明确盈利/亏损核心驱动;日清分单核对、月结算单模块分别展示上网电量、偏差费用、度电均价及月度总电量、电费等明细,支持实时查询分析。月度复盘则通过横向(同主体不同周期)、纵向(同周期不同单元)策略绩效对比,智能识别市场趋势与策略短板,助力动态调整交易节奏、优化资源分配,推动收益阶梯式提升。

如何构建设备保障体系,维稳全周期运行?

设备是交易策略执行的物理载体,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市场收益。弘正储能以“数据分析-故障预警-智能运维”为抓手,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设备稳定运行保障体系。

考虑到电力交易涉及大量专业数据与复杂规则,弘正储能开发了基于本地化部署大语言模型的AI智能体,覆盖企业级交互场景的四大核心功能:智能客服提供7×24小时政策咨询、操作指导;知识库问答支持快速检索市场规则、历史案例;故障问答可快速定位系统异常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;智能问答则通过自然语言提问直接获取结构化数据,大幅提升信息获取效率。

除了交互能力的升级,系统在底层架构上也进行了技术创新。依托云边端协同技术体系,实现对储能系统全量数据的监测、采集和分析,精准评估电池健康状态、荷电一致性及剩余使用寿命,同步触发分级安全预警,快速定位故障点,配合安全管控机制,实现从数据分析到风险处置形成完整闭环,全方位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
结语

弘正储能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的核心模块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形成了“决策-执行-保障”的有机闭环:数据监测为策略优化提供方向指引,精准控制为策略优化反馈执行效果,设备稳定运行则为策略执行与优化提供物理保障。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驱动下,这类智能化工具正从可选配置变为刚需能力,为市场主体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步前行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
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加速构建,类似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。当技术深度融入产业需求,电力市场化改革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正被这些创新力量加速打通。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技术创新行列,我国电力市场的智能化与市场化或将同频共振,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更强劲的动能。

标签:
  • 我要关灯
    我要开灯
  • 返回顶部